关于新加坡与海南合作的几点思考
2020-08-07 10:26:11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 吴士存
在“海南-新加坡线上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海口,2020年8月6日)
海南与新加坡地理位置邻近、具有合作潜力、人文交流频繁,双方应借助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有利契机推动建设中新(海南)自贸港示范项目,提升两地合作水平、创造新的合作模式,为中新友好关系、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增加“新亮点”。
一、新加坡与海南为什么可以合作?
目前,中国与新加坡已建立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分别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1999年)、中新(天津)生态城(2007年)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2015年)。这些合作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中新经贸合作水平,巩固了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相比较苏州、天津和重庆,海南拥有更为突出的优势,也更有条件推动建设中新(海南)自贸港示范项目。
一是海南距离新加坡较近。海南是中国距离新加坡最近的省份,同时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区域主航线以内,海运、空运更为便捷迅速,能够大幅缩短人员往来、货物运输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目前,海航已开通多条海口、三亚至东南亚国家的直飞航线;海南(洋浦港)-东盟(新加坡)的班轮航线也于2018年12月开通。前不久出台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推动海南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随着海南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进程加快,海南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从而更有利于建设中新(海南)自贸港示范项目。
二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使得海南与新加坡的政策落差缩小。《方案》赋予海南超越其他省份和地区的诸多优惠政策,为外籍人才和外国企业进入海南或以海南为跳板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提供了巨大机遇。目前,海南在贸易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人员进出和数据流动便利,产业园区发展、个人和企业税负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税负不超过15%、商品“原产地原则”政策的优惠程度超过中国其他地区。这将从政策层面吸引更多新加坡高层次人才和知名企业到海南就业投资,参与建设中新(海南)自贸港示范项目。
三是海南与新加坡的人脉关系。血缘亲情、地域乡情、同胞友情、商业关系是海南与新加坡紧密联系的重要纽带。目前,约有20万琼籍华人华侨定居新加坡,约占新加坡华族人口(近300万,2019年《新加坡人口简报》)的7%。新加坡境内还成立了海南商会、海南会馆等琼籍华人华侨社会组织,充当着海南与新加坡商贸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海南应该向新加坡学什么?
新加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和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其自由港成功发展的经验对海南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是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新加坡各类园区建立了覆盖项目引进报批、项目投产和产品销售、投资嗣后回访等全过程的客户服务体系,服务内容已经从企业入驻的程式化服务拓展到相关配套的“网状”服务,即为投资者提供医疗教育、金融法律咨询、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和为入驻企业未来延伸生产链提供先导服务。
二是法制化、国际化的争端解决机制。新加坡先后设立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业法庭和国际调解中心等“一站式”国际纠纷解决平台。在人员构成上组建国际化的法官、仲裁员和调解员团队;在制度设计上高度对接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在机制运行上注重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的相互融合、协调、对接、互补,有意识地构建调解与仲裁、诉讼有效衔接的机制;在服务成本上允许当事人根据费用标准,准确预估争议解决的成本、时间进度和每个程序阶段的费用,允许当事方在国际仲裁及相关程序中进行“第三方融资”。
三是“待遇+服务+平台”的人才吸引机制。以“一人一策”的待遇套餐“点招”行业尖端人才,为潜在引进对象提供短期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的“发现之旅”,促其与新加坡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和机构加深联系;吸引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等名校在新设分校或分院,实现了聚合国际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的双重目的;对高端人才采取灵活的税收安排,在新加坡居留或者工作少于183天的外籍人才最低可适用15%的税率,引进人才及其直系亲属和配偶还可享受一定类别的税收减免(如按“在新居留时长”缴税)和一定年限的税收优惠。
三、将港航产业、旅游业和医疗产业作为重点推进的合作领域
鉴于海南更为突出的地理、政策和人脉优势,可考虑由中新两国政府参照中新(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在国家层面协商拟定中新(海南)自贸港示范项目合作框架,可以将港航产业、旅游业、医疗产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
一是港航产业。可考虑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主要的港口合作平台,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国际贸易创新示范区”四大产业为合作方向,在港口运营管理、修造船舶、保税船供油为特色的大宗商品贸易、仓储物流、油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
以海口江东新区临空产业园为主要的航空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方案》赋予海南自贸港的特殊政策(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必需的航权安排;支持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允许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承载经海南至第三国(地区)的客货业务),在航空物流、飞机维修、航空金融、航空旅游等领域进行项目合作。
二是旅游业。以三亚国际邮轮母港为平台,吸引新加坡公司参与,积极探索两地旅游资源整合、邮轮航线延伸、共建旅游市场的有效途径,实现客源互推、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环南海邮轮旅游。借鉴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和圣淘沙名胜世界“综合度假城”模式,与新加坡企业在三亚和海口合作开发包括酒店、会议中心、展览设施、剧院、免税零售商店、多样化餐馆等组成的旅游消费综合体。
三是医疗产业。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和海南国家高新区为主要平台,在高端医疗服务、美容整形产业、进口医疗器械和药品引进、高新制药产业、公共卫生研究等领域与新加坡企业和院校加强合作,用足用活《方案》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对接国际标准、体制机制改革和提升服务水平上下苦功夫,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国际化的海南自贸港医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