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南海政策变了吗?
2021-02-18 16:44:42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2020年12月21日,印度总理莫迪与越南总理阮春福发表联合声明称,“南海行为准则”应符合国际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且不得影响所有国家,包括不参加谈判的各国的合法权益。
一周之后,12月26日至27日,访问越南胡志明市芽庄港的印度“契尔丹”号隐形护卫舰,与越南海军在南海海域举行联合演习。从介入“准则”磋商到高调出动军舰,印度近期在南海问题上可谓动作频频。
印度自21世纪初就开始以各种手段介入南海问题,如参与越南在南海争议海域的单边油气开发、向越南输出武器装备,到时常派遣军舰进入南海活动。但长期以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上保持相对谨慎、低调、不选边站的政策,奉行的是基于务实主义原则的平衡策略。
面对美国、越南拉拢联合反华,印度保持谨慎和保守立场,在巩固与美越安全合作、牵制中国力量向印度洋延伸的同时,又确保中印经贸合作不致受到干扰。
对比而言,近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及举动略显反常,其南海政策似有调整迹象。一方面,印度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的意味越来越浓厚,尤其是印度在越南联合声明中提出的“反对军事化”“准则”磋商应照顾第三方利益、“准则”须与《公约》保持一致等诸多内容,实质上都剑指中国。
另一方面,印度军舰高调访越并罕见在南海开展双边联合演习,似已不再顾虑其军舰进入南海活动可能引起中国不适。回顾加勒万河谷事件发生之后,印度就已暗自向南海派遣了一艘军舰,并同美国在这一敏感海域开展了通信演习;此番高调举动可以说是前期动向的延续和升级。
印度选择在中印边境冲突升温之机陈兵南海似有所指。2020年,从边境人员肢体冲突引发流血死亡事件,到印度国内对华此起彼伏的抵触情绪,中印关系急剧下滑,跌至自20世纪8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印度有意玩“纵横术”,推动“边”“海”联动,利用中印边境争端与南海问题,争取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向中国施压。
与此同时,某些域内声索国的背后推动,也是印度调整南海政策不可忽视的因素。除了美国幕后推动之外,越南的背后拉拢也是印度南海政策的重要变量。印越联合声明提及“准则”磋商应照顾第三方利益的做法,与今年10月越南与英国联合声明所涉相关内容如出一辙。此举似乎反映出越南正在联合域外力量,给“准则”磋商施加影响。
印度此次南海政策的调整只是战术反应,还是长期战略转换?
一直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印度的国家安全与海洋战略重心在于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等是印度的进口能源的主要运输通道。据统计,印度石油和天然气进口超过80%来自中东和非洲,依赖西印度洋地区的航运通道。南海对于印度而言既非能源通道,也非主要贸易航道。印度国防部出台的《印度海洋学说》和印度海军制定的《印度海上安全战略》等重要战略文件中,都把南海定义为海洋与安全战略的次要地区。
但必须注意的是,印度正在将南海问题与其海洋与安全战略重心捆绑在一起。
如果对印度在南海的利益进行优先次序排列,大致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满足建设“有声有色大国”、追求“大国梦”。
二是作为“反制”中国的棋子。有意思的是印度战略界一直执着地认为,印度可以利用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和外交存在,反制中国海军(尤其是潜艇)在印度洋的地缘政治扩张。在这一理念下,印度可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及同美、日、澳、越涉南海问题互动。
三是经济利益。南海是印度开展与东盟、日本、韩国贸易的重要航运通道。同时,印度国家石油公司参与了越南在南海争议地区的油气开发。但印越南海油气开发合作进展缓慢,印度同日、韩、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占其总贸易额比例非常有限。
其中,反制中国是印度南海政策的主要动机之一。印度有意将南海问题作为与中国在边境争端等问题上讨价还价的一个棋子。印度此次如此高调显示在南海的存在,其用意无非是“胁迫”中国在边境对峙中有所让步。
因而,一旦中印关系持续恶化、两国在印度洋-南亚的地缘政治竞争得不到有效管控,印度南海政策的战术性短期调整可能演化为战略转变。尤其是如果印度从中尝到甜头,错以为中国在中印边境争端上将因南海问题而有所让步,印度政府将更加一如既往地推进这一“反制策略”,通过扩大在南海军事部署和活动、提升与越南和美国的互动,将成为印度试图使得中国疲于应对的常用手法。
原文发表于:《联合早报》
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员副研究员 陈相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