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助力海南自贸港提升国际化水平
2023-03-23 16:19:05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开放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就“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作出专门部署。海南当充分发挥自贸港优势,以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着力点,聚焦打造“两个基地”、构建“两个网络”,以更大力度推进自贸港国际化,更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本色是国际化,要义是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对外开放门户,不仅要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更要通过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海南以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着力点,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让全球市场主体有机会分享中国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红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海南自由贸易港要精准聚焦打造“两个基地”、构建“两个网络”,通过实施“全球自由贸易港伙伴计划”,努力实现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水平。
聚焦打造“两个基地”
“两个基地”即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的总部基地和东南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一方面,以制度集成创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的经营主体在海南设立总部企业。其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用足用好自贸港立法权、经济特区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出台配套法律法规,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其二,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动态的量化指标对营商环境作出全面、系统的客观评价。借鉴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宜商环境评估体系(BEE)等国际相关指标体系构建原理和方法,对海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构建特色鲜明且兼顾国际性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彰显开放政策红利,在落实“两个15%”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以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促进跨境双向投资、简化对外投资备案流程、完善对外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等方面赋予海南更大对外投资管理权,推动更多对外投资企业切实享受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推动人员进出自由便利和完善人才服务管理制度。“人才是第一资源。”打造“两个基地”需实行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精准引进和培育急需紧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首先,以旅游、医疗、教育和种业等领域为切入点,围绕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针对相关产业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其次,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服务的制度体系,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效能。推动人员和人才顺畅流动,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通力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最后,既要重视国际人才引进,也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健全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与服务机制,凸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南特色人才制度优势,为海南打造“两个基地”注入新的动力。
聚焦构建“两个网络”
“两个网络”即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
一方面,大力打造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在航空领域,从海南出发,打造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是海南打造航空国际交通网络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可加快三亚新机场建设和博鳌机场对外开放步伐,用好第五、第七航权开放和加注保税航油政策,放大59国入境旅游免签政策效应。要在疫情前全省共执飞境外航线最高达103条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突破,不断加密、新开国际航线,推动海南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
在海运领域,一是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加快建设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建设好集港口候船、登离船、口岸查验、枢纽商业和交通“零换乘”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提升新海港的服务水平,并辐射带动周边旅游、文化和商业配套服务的发展,助力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做好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与此同时,要在港口资源整合、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航行安全应急保障水平和优化口岸协同监管机制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推动琼州海峡南北两岸联动发展。二是加强“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际竞争力。比如,优化实施船舶保税油加注和船舶登记政策;制定便捷登记程序,优化审批环节和时限,实现快捷办理;探索增加可注册类别,建立适合我国法律体系的临时登记制度,促进进口船舶快速进行船舶所有权登记公示,实现进口船舶在境内快速办理抵押贷款融资相关业务。再如,实施航线开辟经营补贴政策。提高对内贸航线的扶持力度,对在洋浦港开辟远近洋航线有特殊要求且预期贡献较大的重点航运企业,提供特殊政策优惠,加大对在洋浦保税港区内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企业的支持,根据中转集拼的集装箱货值给予分类、分档补贴和奖励。
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国际经贸合作网络。谋划实施“全球自由贸易港伙伴计划”,是构建国际经贸合作网络的关键举措。一是发挥国际友城网络、海南自由贸易港—东盟智库联盟、国际贸促机构和商协会等作用,促成一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项目落地。二是提升招商工作的开放性和灵活度。广泛联系各方资源,挖掘利用我驻外使领馆、海外华人商会、智库和学术机构、中资企业资源及网络,派遣专业化招商人员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常驻招商。同时,可委托第三方招商服务中介机构,特别是新加坡、迪拜、中国香港等成熟自贸港的中介机构,在当地开展常规性宣介和引资活动。三是深化琼港合作。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探索面向香港开放服务业的一揽子制度性安排。靶向发力,扩大开放专业服务业,以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和自由便利化推动构建国际经贸合作网络。四是讲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故事”。高水平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形象塑造和传播。比如,更加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高质量组织人员赴境外交流培训和邀请通晓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专家、企业家来琼授课。又如,办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全球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和中国东盟智库论坛等定期定址在琼举办的经贸活动、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多维度向东南亚及国际人士宣介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重点打造“两个基地”、构建“两个网络”的生动实践。五是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合作的双多边规则体系,以此推动实现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并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水平。要深刻把握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呈现自由便利化要求更高、负面清单日益成为主要开放方式等新发展趋势,在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方面有序地充分开展压力测试。
原文发表于:《海南日报》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