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时 评

菲律宾执意向仁爱礁运送建筑材料必将反噬自身

2024-03-25 16:13:28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3月23日,菲律宾船只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海警对其采取了管制措施。


一段时间以来,中方在仁爱礁问题上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耐心,通过多渠道同菲方保持沟通,明确要求菲方不得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建筑物资。中国海警出于人道主义对菲律宾运送必须生活物资的船只多次作出临时性的特殊安排。双方也达成谅解,菲律宾方面可以每隔一个月向坐滩军舰人员运送生活必须品。但菲律宾无视中方的善意和诚意,说一套做一套,违背自身承诺,还持续散布虚假信息。


菲律宾打着运输生活补给品的旗号,但船上装载的却是建筑材料。因船体结构等原因,菲律宾运送物资的补给船内部基本没有可以装载大型建筑材料的隐蔽空间,其只能将所有货物放置于船上的开放或半开放空间中。中国海警可以在不登临菲律宾船只的情况下判断所载货物的基本情况。


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其实很清楚。第一,菲律宾对“坐滩”船只的补给物只能是生活必须品,排除任何可用于加固船体和修建永久性设施的建筑材料;第二,双方应就生活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保持事先沟通,菲律宾通过有关渠道向中国通报;第三,对于菲律宾运补船上装载的货物类型,中国海警在仁爱礁附近海域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识别和查验。


菲律宾运补船队中还搭载了很多媒体记者。不少随船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自拍照片如同游客观光。菲律宾故意组织大量记者去仁爱礁,无非就是想在舆论场上做文章:如果中方不予拦截,菲方就可借机对外宣扬所谓“菲律宾的成功”和“海警力量的勇敢”,继而进一步显示其对仁爱礁的所谓“权利主张”;如果遭到中国的拦截,就污蔑中方“恃强凌弱”,把菲律宾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骗取国际社会同情。


马科斯2022年上任后,调整南海政策和对华政策,还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所谓的“曝光策略”,试图把中国在南海的维权举措放在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下,从而对华施加压力。菲律宾海警处在实施这种策略的最前线。菲律宾海警发言人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曝光策略”,称通过随船出海的记者第一时间公开视频和照片,菲律宾可以重塑公众的认知。在“曝光策略”下,菲律宾记者在仁爱礁拍摄的视频、照片都会先由一个信息工作组进行筛选和编辑,目的就是在国际舆论场上污蔑中国。这个工作组由菲律宾海警、国防部、外交部、司法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人员组成组成。


当前,菲律宾在仁爱礁、黄岩岛、铁线礁等地不断挑衅中国,这与美国密不可分。拜登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提升美菲同盟协同度,构建针对中国的小多边安全机制。美国国会有关评估报告甚至公然表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的舆论策略正取得回报,菲律宾舆论情绪和社会心理中的“害怕中国”比“信任美国”更有价值,因此美国应持续促使菲律宾政府部门、舆论乃至社会公众形成“应对中国挑战的清晰共识”。


过去几个月,南海发生的情况不是菲律宾所描绘的“中国变得更具侵略性”,而是菲律宾自己变得更具挑衅性。菲律宾所称的中国“干扰其在仁爱礁及附近水域航行的权利”,“阻止菲轮换和给养补给”以及所谓“危及驻守菲律宾人员的健康”等,正反映出菲律宾长期滞留中国领土的非法企图,也证明中国是在采取必要的维护领土主权的行动。菲律宾的所作所为不仅严重损害中菲之间政治互信,也破坏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良好氛围。


作为地区和平稳定的守护者,中国面对国际形势的风起云涌和地区局势的跌宕起伏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维护自身南海合法权益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推动南海低敏感领域合作。在菲律宾马科斯政府的南海政策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赌徒心理的情况下,中国依然保持耐心、释放善意、好言相劝,还提出了关于渔业、海洋环保、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等高度契合菲律宾拉长自身海洋治理短板这一现实需求的合作倡议。当前形势下,菲律宾尤其需要认真思考,以实际行动约束本国海上力量不专业的危险行动,在双边沟通渠道和机制下避免冲突升级,否则终将因战略误判而伤及自身。


原文发表于:《中国日报网》


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丁铎